R9记忆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街边永远都不知是否是官方的销售店,绿色oppo的充气拱门,完全不懂手机的导购阿姨,这是我关于2016年OPPO的记忆,而同时也构成了我们这座小城过去的印象。
实机上手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单从主观来说,如果选择一款自用机,OPPO R9是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愿意购买的手机。
匹配的颜色配置,一刀切的注塑天线设计,相似的摄像头deco排列,这是一款iPhone6s plus即视感很强的手机。
但是一旦上手,一切外观的相似都漏了馅。
中框两侧握持处在两段不同曲率的圆弧下硬是做出了棱角,叠加5.5寸的屏幕大小,高情商的说,做出了和看上去完全不同的手感。
在比iPhone6略薄的情况下,做出了更高的塑料支架,2.5D玻璃的过渡效果被完全被掩盖。
点亮屏幕,打开设置,选项排列的逻辑似是故人归。
ui设计也没啥毛病,ColorOS,更加colorful的iOS。
但是当抛去各种和iphone的相似不谈,用户得到的是一款怎样的手机?
接口仍然是万年micro usb,而同样上半年发布的华为p9,魅族pro6已经用上了type c。
联发科P10不能说有点差距,只能说低人一等一等。
魅族Pro6联发科x25,小米5骁龙820,华为P9麒麟955,自家兄弟vivo 骁龙652,所有上半年主流厂商发布的旗舰机都能踩两脚。
至于游戏性能,王者荣耀对OPPO的特调优化也直到r11才开始。
系统动画说是简陋并不过分,仅仅是窗口的放大缩小淡入淡出;
更新维护只到安卓5.1/ColorOS 3.0,甚至在升级后附赠了拼多多,而同期的魅族一直支持到Flyme8。
OPhone的起点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与落后的接口,孱弱的性能,拉垮的系统维护形成对比的是,OPPO R9以2000多万部的销量超越iPhone6s,成为2016年中国最畅销的手机。
与排名第三的荣耀畅享5s不同,起售价2799元的OPPO R9并非是什么廉价机型。
同年的华为P9,运营商定制 2988元起步;
小米5,参考售价为1999元起;
魅族PRO 6,4GB+32GB版本售价为2499元;
三星s7, 4888元起;
Iphone7, 5388元起。
2000多万销量的R9毫无疑问是OPPO R系列的巅峰,同时帮助OPPO拿下2016年国内市场的榜眼。
高端机的价格,低端机的配置,放在现在实在是匪夷所思。
但如果我们回顾R9的宣传片,并且将搜索引擎时间限定在2016年,就能找到答案。
“拍照手机”的身份,“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”的VOOC闪充,综艺植入与明星代言,是OPPO R9三个最为强调的宣传方向。
除了重点宣传的三个特性,还有一个相信各位一眼便知。
相比前代OPPO R7,R9的外观设计改变很大,简单来说是更像iPhone了,R9可以说是OPhone的真正起点。
早在90年代,步步高就通过小霸王学习机、VCD播放器等产品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,尤其是在线下渠道的布局和管理方面。
这样的线下特质也被OPPO VIVO所继承,在一二线都市最显眼的广告牌上,在三四线城市手机一条街中,在乡镇市场竖起的广告牌间,在各种冠名的综艺节目和植入广告的狂轰滥炸下,oppo所宣传的属性逐渐深入人心,拍照好,充的快,6级美颜轻松拍出你家哥哥的美。“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”也作为oppo的象征,成了一代经典广告语。
线下市场是截然不同的,我们这代人在青少年时代迎来了智能手机的普及,也习惯了互联网线上的很多规则,但是线上与线下的规则并不完全相同。线上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刚性的,一切都是规范的透明的,而线下的很多都是点对点的,就存在弹性空间。(摘自林亦Lyi视频)
对于很多有些钱但不多的人,到了线下选择手机时,一台苹果手机的价格无法接受,但是换成打个对折还很像iPhone6s的OPPO R9会是很好的选择,而且美颜明显,充电快,还是明星同款。
时间在每个人身上同时流过,但是每个人的初始值不尽相同。一个国家一代人的生活与思绪可能在20年后才会在另一个国家重演。而在城乡地域差异如此大的中国,这样的规律同样适用。在机圈,用“智商税”等等理由拉踩他人而换取自己优越感的人不在少数,也迟早会被自己反噬。
OPPO的探索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从某种程度来讲,发布于2016年OPPO R9可以说是旧时代的巅峰。
那么R9带来的对OPPO的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观的呢?要我说,那绝对是OPPO Find X,升降摄像头,全玻璃机身,蓝紫色的配色,OPPO Find X可谓起惊雷于无声,一举扭转了我和朋友们对oppo的的旧有看法。
2016年后到2020年的手机业界,创新是颠覆性的,iPhone x带来的全面屏热潮,手机外观设计快速迭代。屏下指纹等技术以月为单位进行迭代,从一开始膜要挖洞到现在的完备。移动互联网开始加速,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快速抢占市场,移动端游戏不断向大型化演进,带来了更大的性能需求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可感性能也在飞速提升,当你的基数只有十几万甚至几万的时候,几万跑分的提高就已经能带来质的飞跃,也许是多任务下的流程,也许是在游戏下的从容。在现在很难想象仅仅是相隔一两代的产品,性能提升带给人的体验是如此巨大。
当时间一分一秒流逝,到现在,我们可以确信的说出,手机外观设计到头了。
尽管从2019到2024,折叠屏一直在进步,但无论是高昂的售价,还是脆弱的屏幕,亦或是无法规避的重量,都注定了在未来的几年成不了主流。
当你不知道该怎么走时,学苹果是最好的方法。
Find X系列find了七代,终于找到了自己。
OPhone的回归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正因为经历过R9的时代,这次OPPO的营销并没有让我多么震惊,有的只有一声“唉”。
作为需要规模效应以平摊成本的消费品,手机承载的设计改变和技术探索是有限的,Find X的巅峰注定只是昙花一现,为什么2016年都是玫瑰金土豪金,为什么2018年全是刘海,为什么2021到现在都是挖空,为什么2023年都喜欢搞直角边框,我想大家都心里有数。
“海思之后,中国半导体需要有终端厂商站出来,从需求端拉动整个产业链”,2021年年底,OPPO公开了自研芯片的的第一款产品----马里亚纳X,两年后的5月12日,哲库团队被整体解散。面对难以避开的专利壁垒,摇摆不定的外部环境,消费电子市场的寒冬,哲库成不了海思,哲库也不是海思,留给哲库的窗口期和机会少了太多。
OPPO不是APPLE,没有历史第一的光环,市场对oppo的改变和或是守旧没有那么宽容和乐观,但是对待iPhone迟来的挖孔,依然极尽溢美之词。
OPhone营销的背后是大众对苹果的信仰,以及OPPO团队的市场调研。但是破除手机品牌神话需要的是更多的Find X,更多的Mate XT,更多的SU7 Ultra Prototype,而不是更多的Ophone。
我们都知道现实的考量,但依然对OPhone的营销嗤之以鼻,而对Find X的探索心生向往。改变品牌崇拜,回归产品本身,从来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身体力行的改变,也更需要大众的选择。毕竟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票。而乐观地看,相比于2016年,国产手机品牌们已经走的很远。
#旧机博物馆# #OPPOR9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