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6日,荣耀系列从华为品牌独立,正式独立运作。

2015年3月,赵明进入荣耀担任事业部总裁,全面负责荣耀业务,彼时荣耀是华为的子品牌。

2020年11月17日:华为宣布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,收购方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,分拆后,赵明继任CEO,掌舵荣耀。

而仅3个月后, 荣耀v40----荣耀独立后的第一款手机,发布。搭载天玑1000+, 沿用上一代v30同样的双挖孔设计。时间仓促, 这毫无疑问是作为华为子品牌的最后一份底稿。

01

独立时代

mate40绝唱后,绝大部分的华为流失用户选择了苹果,很显然此时新生的荣耀并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或者产品,恢复曾经华为甚至那个性价比荣耀的荣光。

但荣耀的改革已然拉开帷幕,荣耀独立后,赵明终于能将自己的想法在荣耀上付诸实践。

2021年6月16日,荣耀新一代数字系列----荣耀50发布,首发高通778G,定位中端线下市场,主打时尚。

数字系列正式从线上转向线下,尽管更多成本被平摊进产品定价。

线下机需要更多流量明星代言,吸引更多对核心配置不敏感的用户群体,尽管会更容易被卷入争端。

荣耀持续广铺线下渠道和门店,在不少地方出现了和华为面对面开店或者华为门店改荣耀的场景。

砍掉V系列,magic从探索走向高端对标mate,产品线完成了从互联网性价比到全渠道的转向。

改革从来会带来阵痛,尽管这意味着对过去积累的印象的抛弃和和早已习惯性价比的用户(比如我)的背叛。

对于当时手持荣耀v20的我来说,荣耀毫无疑问是失望的,毕竟没有华为的标签,和mate同步的旗舰麒麟芯片,以及性价比的市场定位,荣耀又有什么吸引力呢?

但也就在华为芯片缺位的几年,荣耀成功完成了用户心智的再教育。

荣耀用天机和骁龙替代麒麟,完成供应链重构;用magic os继承华为系统稳定的固有印象,抢占高端市场。

虽然已经与过去受众的期待的完全不同,但仍然有部分华为用户在换机时选择了和华为最相近的荣耀。

2023年,荣耀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和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分别占比15.7%和17.7%。

02

有限的风光

2024 全年,荣耀出货量约4220 万台,同比下滑3%,

次年1月17日,赵明在荣耀内部论坛发布离职信,同日,荣耀内网发布公告“赵明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、CEO等相关职务”,至此,荣耀CEO赵明离职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。

荣耀10年的赵明时代终于结束。

5月28日,荣耀CEO李健首秀,承认荣耀销量出现困难,并投入具身智能。

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寒气很快传导到每一个人,每一家企业身上。尽管有旷日持久的消费补贴,消费电子尤其手机品类仍然难掩颓势。在手机性能过剩,可感更新微小,青年失业率高企的现在,换一部新手机的理由似乎并没那么充分。

oppo,vivo,荣耀,小米同时面对着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增速趋缓甚至萎缩的问题,不过这不能只怪荣耀。

新荣耀带着华为的光环而生,也在诞生之时就注定了残缺。由华为的荣耀业务出售而成立,尽管由华为原班人马组成,但98.86%股份由深圳国资委持有,作为独立品牌的荣耀天生缺乏自主权,且在2020年出售时,手机行业已经迎来了收缩趋势,还要在短时间内整合团队调整研发路径,转型时间有限再叠加2023年华为回归的影响,荣耀现在的困境其实是可以预料到的。

03

尾声 再见高增长

赵明从接任荣耀到离职用了10年;华为从mate40发布到麒麟9000s问世用了3年;小米从宣布造车到su7正式交付用了3年,而在以前无法想象的是,小米汽车代替手机业务部完成了米冲高的任务。

在可见的未来,经济不会重回高速,而拖延从不能解决问题,尤其是看不到未来的时候。

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十年,无论个人的改变还是企业的变革都迫在眉睫。

当一个高增长的时代离去的时候,感性告诉我们不可能;当所望之处都是稳中向好的时候,理性告诉我们不可能。而在不知蹉跎了多少年后,我们也只能朝着着海市蜃楼的过去狂奔呼号,尽管谁都知道不可能。

人总要和现实和解,而承认现实就是第一步。